未满月的宝宝一边脸变大 怎么回事?
作者: 河北网龙
更新时间: 2019年11月08日 15:23:28
游览量: 65
简述:
日前 ,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新生儿科病房收治了一名刚出生12天发热的宝宝 。 因其发热半天就诊于我院门诊 , 当时监测体温为38.5℃ , 伴有烦躁不安、拒乳等情况 , 门诊医
日前 ,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新生儿科病房收治了一名刚出生12天发热的宝宝 。 因其发热半天就诊于我院门诊 , 当时监测体温为38.5℃ , 伴有烦躁不安、拒乳等情况 , 门诊医生意识到孩子可能合并严重感染 , 随即转入新生儿病房 。

-----------------------
入院后 , 接诊医生申英杰对患儿进行了仔细查体 。 小宝贝全身发热 , 而刚查到头面部时 , 发现宝宝左侧腮较右侧稍大 , 用手轻轻触诊 , 左侧腮较其他部位更热一些 。 申医生马上意识到可能病灶就在于此处 , 于是加强了左侧面部检查 , 发现其左侧以耳垂为中心肿胀, 局部皮肤发红发热 , 再打开口腔观察内部发现口内腮腺导管乳头充血红肿 , 心中初步有了诊断:新生儿化脓性腮腺炎 。 于是向家属做了相关病情告知 。
随即尽快安排进一步检查 , 腮腺超声检查示左侧腮腺肿大 , 右侧正常 , 伴有周围淋巴结肿大 。 监测血常规显示炎性指标高 , 确诊了腮腺炎的诊断 。 因宝宝存在中高热 , 并伴有烦躁、拒乳等症状 , 结合相关检查 , 提示感染重 , 遂完善了腰椎穿刺检查 , 脑脊液白细胞数明显升高 , 提示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经过两周严格抗感染治疗 , 监测超声肿大的腮腺明显回缩 , 复查2次脑脊液正常 , 血常规无异常后出院 , 且无其他并发症 。
化脓性腮腺炎多见于儿童 , 婴幼儿少见 , 新生儿更少见 。 据文献报道 , 其占住院新生儿人数的3.8/10000-14/10000,但一旦发生往往病情较严重 , 如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引起腮腺脓肿、耳前蜂窝织炎、下颌骨或颞下颌关节骨髓炎、颈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 因此尽早及正确诊断与治疗尤为重要 。
下面新生儿科医生詹实娜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新生儿化脓性腮腺炎的症状、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方法 , 以提高宝爸宝妈们的认识和重视 。

-----------------------
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①以发热、单侧或双侧腮腺肿物为主 , 查体可见以耳垂为中心腮腺区肿胀 , 局部皮肤发红发热 , 口腔内腮腺导管口充血红肿 , 轻压腺体可见脓性分泌物流出或实验室检查存在细菌感染;②腮腺B超显示患侧腮腺肿大 , 实质回声不均匀 , 感染严重出现腮腺脓肿 。 本病早期多为感染的非特异性症状, 正常新生儿耳下部均较明显饱满 , 临床遇到哭闹、拒乳、体温及血象异常、硬肿、病理性黄疽者, 要在患儿安静时按压腮腺观察有无痛苦反应 , 查看腮腺管口有无红肿及脓性分泌物排出以利于早期诊断 , 应引起重视 。
如何感染:
有血行与导管逆行扩散两种感染途径, 且大部分为逆行所致 。 最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y1] 埃希菌 , 还包括其他革兰阳性菌(如草绿色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消化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和极少数厌氧菌 。
危险因素:
脱水、早产、低出生体重、免疫抑制、导管阻塞、口腔黏膜损伤及腮腺结构发育异常等 , 败血症和营养不良也易导致腮腺炎 。 而本宝宝即为导管阻塞所致 。
辅助检查:
血常规、降钙素素原、血培养、腮腺导管分泌物咽拭子培养 , 腮腺超声 , 同时要完善其他系统有无合并感染及损伤 , 如脑脊液检查 , 尿、便常规、血生化等 。
治疗:
多主张内科治疗 , 选用敏感抗生素 , 足疗程抗感染;加强口腔护理 , 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溶液涂抹口腔;合并脓肿者给予抽刺抽脓 , 尽量减少切开引流, 以免损伤面神经或颈、面部留有疤痕 。 经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 , 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
由此可见本病虽发病率低 , 但易合并严重并发症 , 尤其对于新生儿 , 如同本例患儿就合并了颅内感染 , 若治疗不及时 , 后果将不堪设想 。 因此提醒家长们 , 对于宝宝无诱因的出现吃奶减少 , 烦躁哭闹不易安抚或嗜睡、不爱动、不爱玩了 , 黄疸消退后再次出现体温升高 , 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
供 稿:新生儿科 詹实娜